Skip to main content

索引

在全世界尊重和扩大人权是德国联邦政府政治的核心关注,它一贯与欧盟伙伴国共同在全世界致力于保护并持续发展人权标准,与联合国相关机构、特别是日内瓦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密切合作。德国人权政策遵循一项具体的义务: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基本自由免受侵害,并创造牢靠的前提,使压迫、独裁和剥削不再有机可乘。这项权利是从《基本法》中引导出来的:第一条中规定,人权是每个人类社会、世界和平与公正的基础。

auswaertiges-amt.de/menschenrechte

各政党每四年参加一次联邦议院选举。德国的参选率传统上都很高,70年代这一比例高达90%以上,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以来在80%上下。在2021年第20届德国联邦议院的选举中,76,6%有选举权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欧洲联盟 Open item

德国与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是如今欧盟的六个创始国,于 1957 年结盟。现在,它由 27 个国家组成,其中 20 个国家的官方货币是欧元。对德国而言,欧洲一体化构成了和平、安全和繁荣的基础。此外,整个欧洲的内部市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也支持更多成员融入欧盟。

bpb.de

europa.eu

德国19世纪就已经成为众多移民的目的国,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它是欧洲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1950年外国人还只有约50万人,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 人口比例的约1%,现在这一情况有了明显改变:目前约有1160万外国人生活在德国,占总人口的13%。

联邦总理和政府 Open item

联邦总理是联邦政府内惟一的民选职位。宪法赋予总理独自选定部长作为最重要政治部门领导的权力。总理还确定联邦各部的数量及其职责范围。他拥有制定纲领方针的职权,该纲领方针说明总理的权力,即有效规定政府工作的重点。凭借这些权限,联邦总理就拥有了可与总统民主政体下总统的政府权力相当的领导手段。

1949年拟定基本法的议会委员会把英国首相作为联邦总理的样板,前者拥有的权力手段与联邦总理完全相同,可实际上联邦总理的权力远逊于英国首相。在英国的议会政体中,一直是一党执政,因为英国的多数选举制有利于力量最强的政党。而在联邦议院中,一般情况下没有哪个政党会独占多数,所以总理选举通常都需要一个政党联盟。意欲共同执政的政党在选举总理之前详细磋商,磋商细节涉及各部在政党之间的分配,保留哪些部以及新设哪些部等等。执政联合中的强势政党有权推选联邦总理。另外,执政党还要就未来几年的实施规划进行磋商,这些执政联合之间的谈判结果写入联合执政协议。只有经过上述步骤之后,才进行总理选举工作。执政党派间的磋商为联邦政府的决策做准备,并伴随决策的整个过程。如果在新一届议会选举之前执政党派间的政治共同性不复存在的话,那么就将罢免总理。

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投票罢免总理,同时必须选举出一位新总理。议会的这一不信任议案迫使议会内的党派在罢免总理之前必须组建一个新的、有工作能力的多数派政府。历史上,只有两次罢免总理的尝试,其中,只有1982年那次获得了成功:当时的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社民党)遭遇不信任,同时赫尔穆特·科尔(基民盟)当选新一任总理。但联邦总理也可以随时在联邦议院中提出信任问题,以便检验他是否继续得到执政党派的无条件支持。如果总理输掉了信任投票,也就是政府多数派中有部分人偏离总理,那么就由联邦总统决定是否解散议会并重新举行选举。联邦总统也可以要求议会中的党派尝试组织一个新政府。

在联邦共和国的历史上,信任投票没有一次是真正失败的,但曾有过三次有计划的失败:执政党的议员或各部部长在投票时弃权,以达到解散政府的目的(三次分别为1972年、1982年和2005年)。采取这个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提前重新举行联邦议院选举,按照宪法的规定,不这样做就无法提前选举。不过,这种做法必须得到联邦总统的首肯,而且在司法上也并非毫无争议。

联邦政府 Open item

联邦总理和各联邦部部长组成联邦政府,即内阁。除了总理的大政方针制定权以外,还有“职责范围”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各部部长在这些方针范围内独立领导他们的业务部门;同时还有“合议”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联邦政府以多数决议方式来裁决有争议的问题。联邦总理负责日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