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索引

基本法 Open item

基本法把立法和国家管理与宪法秩序和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结合起来。基本法第一条具有特殊意义,它把尊重人权定为宪法条文的最高要求:“人的尊严不可侵犯。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是所有国家权力的义务。”其他基本权利同时也保证了在法律框架下的行动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闻和媒体自由、结社自由以及家庭保护等。基本法把德国确定为法治国家:所有国家机关的行为都置于司法监督之下。另外一个宪法原则是联邦制国家,这意味着国家权力分解给各联邦成员和中央政府。最后,基本法把德国定义为一个社会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国家要求政府制定防范措施,保证人民在失业、残疾、疾病和年老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维持尊严的物质条件。基本法的一个特点是所谓的“永久性”宪法原则。无论是今后的局部修改还是被一部全新的宪法所取代,基本权利、民主治国方式、联邦制国家和社会福利国家这些原则都是不可侵犯的。

 

各政党每四年参加一次联邦议院选举。德国的参选率传统上都很高,70年代这一比例高达90%以上,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以来在80%上下。在2021年第20届德国联邦议院的选举中,76,6%有选举权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巴伐利亚州 Open item

号称“啤酒王国”的巴伐利亚也酿制优质的弗兰肯葡萄酒。十月啤酒节、新天鹅石宫和阿尔卑斯山美景吸引着大量的外国游客蜂拥而至,来访的游客人数稳居 其他各州之上。不过,巴伐利亚不仅仅只意味鲜活的民间习俗,它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瑞典,并以宝马、奥迪、西门子、曼和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等国际品牌熠熠生辉。州府慕尼黑在不少国际城市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即便是在这座 大都市之外,这个德国面积最大的联邦州也闪烁着光芒:拜罗伊特的瓦格纳歌剧节门票年年“告罄”,上阿默高十年一轮的耶稣受难剧的情况也是如此。

州府:慕尼黑
人口:13.369.393
面积:70550平方公里

 

根据基本法的规定,政党的任务是参与人民政治意志的构成。所以,推选执行政治职能的候选人和组织竞选也就提到了宪法使命的高度。出于这个原因,各政党可以从国家获取竞选产生费用的补贴。如今,这一始于德国的竞选费用补贴在多数民主国家已经司空见惯。按照基本法的规定,政党的建设必须遵循民主原则(成员民主),它们应当拥护民主国家。

对于其本身民主意识不令人信服的政党,可以根据联邦政府的申请予以禁止,但这也不是一定之规。如果联邦政府认为某些政党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有必要加以禁止的话,那它也只能提出禁党申请,只有联邦宪法法院才可以颁布禁令,此举目的在于防止执政党取缔令它在政治竞争中感到不适的政党。在联邦德国的历史上,仅有几次启动了禁党程序,而真正的禁令则少之又少。虽然基本法给政党以特权,但从本质上来说,政党是社会的喉舌。政党还要承担由选举失败、党员流失以及人事或事务性纷争带来的风险。

 

联邦宪法法院 Open item

联邦宪法法院是德国战后民主的代表性机构。基本法赋予它以如下权力:如果它确认某项民主秩序下产生的法律条文违背基本法精神,就可予以废止。宪法法院只有在接到申请时才会采取行动。有权提起诉讼的可以是联邦机构,如联邦总统、联邦议院、联邦参议院、联邦政府或者其组成部分(如议员或议会党团)以及州政府。在“宪法争议案”中,宪法法院保护基本法中规定的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国家原则。为了使议会中的少数派也可以求助宪法法院,议会议员达到三分之一即可针对某法律条文提起上诉(“抽象法规监控诉讼”)。

此外,如果公民认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政府行为侵犯,基本法赋予他“宪法诉讼”的合法权利。毕竟当认为某项法律违背宪法精神时,每家德国法院都有义务向宪法法院提起“具体法规监控诉讼”。联邦宪法法院在宪法解释方面对整个司法拥有垄断权。

联邦总理和政府 Open item

联邦总理是联邦政府内惟一的民选职位。宪法赋予总理独自选定部长作为最重要政治部门领导的权力。总理还确定联邦各部的数量及其职责范围。他拥有制定纲领方针的职权,该纲领方针说明总理的权力,即有效规定政府工作的重点。凭借这些权限,联邦总理就拥有了可与总统民主政体下总统的政府权力相当的领导手段。

1949年拟定基本法的议会委员会把英国首相作为联邦总理的样板,前者拥有的权力手段与联邦总理完全相同,可实际上联邦总理的权力远逊于英国首相。在英国的议会政体中,一直是一党执政,因为英国的多数选举制有利于力量最强的政党。而在联邦议院中,一般情况下没有哪个政党会独占多数,所以总理选举通常都需要一个政党联盟。意欲共同执政的政党在选举总理之前详细磋商,磋商细节涉及各部在政党之间的分配,保留哪些部以及新设哪些部等等。执政联合中的强势政党有权推选联邦总理。另外,执政党还要就未来几年的实施规划进行磋商,这些执政联合之间的谈判结果写入联合执政协议。只有经过上述步骤之后,才进行总理选举工作。执政党派间的磋商为联邦政府的决策做准备,并伴随决策的整个过程。如果在新一届议会选举之前执政党派间的政治共同性不复存在的话,那么就将罢免总理。

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投票罢免总理,同时必须选举出一位新总理。议会的这一不信任议案迫使议会内的党派在罢免总理之前必须组建一个新的、有工作能力的多数派政府。历史上,只有两次罢免总理的尝试,其中,只有1982年那次获得了成功:当时的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社民党)遭遇不信任,同时赫尔穆特·科尔(基民盟)当选新一任总理。但联邦总理也可以随时在联邦议院中提出信任问题,以便检验他是否继续得到执政党派的无条件支持。如果总理输掉了信任投票,也就是政府多数派中有部分人偏离总理,那么就由联邦总统决定是否解散议会并重新举行选举。联邦总统也可以要求议会中的党派尝试组织一个新政府。

在联邦共和国的历史上,信任投票没有一次是真正失败的,但曾有过三次有计划的失败:执政党的议员或各部部长在投票时弃权,以达到解散政府的目的(三次分别为1972年、1982年和2005年)。采取这个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提前重新举行联邦议院选举,按照宪法的规定,不这样做就无法提前选举。不过,这种做法必须得到联邦总统的首肯,而且在司法上也并非毫无争议。

联邦政府 Open item

联邦总理和各联邦部部长组成联邦政府,即内阁。除了总理的大政方针制定权以外,还有“职责范围”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各部部长在这些方针范围内独立领导他们的业务部门;同时还有“合议”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联邦政府以多数决议方式来裁决有争议的问题。联邦总理负责日常事务

联邦议会 Open item

联邦议院由德国公民选举产生。联邦议院的选举基本采用比例代表制,以使各政党所得选票与其在议会中的所得席位成正比。但同时其选举制度也结合了多数选举制。即在选举中,选民的第一票需投选单一选区的候选人,第二票投选全国政党的候选人。联邦议院法定议席为 598 席,但由于所谓的跨地区和平衡任务制度,近来席位数显著增加。该法律的修正案旨在改变这一制度,并确保限制今后的议席数。参加议会存在所谓的 5% 门槛。即政党只有在获得至少 5% 的选票后才能进入议会。

联邦议院就是德国的国会,议员们组成议会党团,并从其中选举产生议会议长。联邦议院的任务是选举联邦总理并通过认可其政策来支持其执政,议会也可以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罢免总理。从这一点来看,联邦议院同其他国家议会相似。德国的总理是由选举产生的,而英国或其他议会民主制中的总理是由国家元首任命的,这在本质上也没有大的区别。在其他议会民主政体中,一直是获议会多数派支持的政党领袖被任命为政府首脑。

议员们的第二大任务是立法。联邦议院主要通过由联邦政府提交的法律议案,从这个意义来说,德国的联邦议院与其他议会制民主国家相同,但是位于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内的联邦议院更多体现的是所谓的美国式工作型议会的特点,而非英国所体现出来的辩论型议会文化。联邦议院的专业委员会仔细并按专业咨议提交给议会的法律草案。

联邦议院的第三大任务是监督政府工作。公众能看到的议会监督工作由议会反对派来完成,而另一部分少为人见、但同等有效的监督工作由执政党的议员来承担,他们在闭门会议室向政府代表提出批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