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家庭与平等

德国如何支持家庭并加强职业生活的平等参与。
家庭与平等
育儿假、育儿津贴和托管服务为德国家庭提供支持。
© 德新社

通过育儿假、育儿津贴和完善的托管服务,德国为家庭提供支持,并增强职业生活的平等参与。这一政策也顺应了社会变迁。2024 年,德国有 71% 的未成年子女母亲从事职业活动。自 2005 年以来,有 3 岁以下子女和 18 岁以下子女的母亲的就业率显著提升(分别增长 12 和 11 个百分点)。超过三分之二的有子女职业女性选择从事非全职工作。

德国的育儿假有多长?

2007 年推出的育儿假制度让组建家庭与职业发展更容易兼顾。

  • 该制度允许父母双方暂停工作最长三年。
  • 在此期间享有特殊解雇保护。
  • 育儿津贴可弥补因照顾孩子而损失的收入。根据先前收入水平,津贴金额在 300 至 1800 欧元之间。
  • 父母双方共同享有 14 个月的补助。如果双方都参与育儿,则每位父母可获得最少两个月、最多十二个月的育儿津贴。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亲开始使用这项福利,暂停工作数周或数月来照顾子女。

德国如何促进尽早重返职业生活?

目前生育后长期居家的群体仍以母亲为主。2015 年推出的附加育儿津贴 Plus 政策,显著提高了提前重返职场的经济效益。选择非全职工作的父母可获得长达 28 个月的经济支持。

自 2013 年 8 月 1 日起,满一周岁的幼儿依法享有获得托管名额的权利。全德目前有超过 220 万名三至六岁儿童接受日间托管服务。2024 年 3 月 1 日,三岁以下儿童的托管覆盖率约为 37.4%。

德国女性如何实现平等权益?

育儿假、育儿津贴以及优化的托管条件,为《基本法》确立的女性平等权利创造了更多基础。在教育领域,年轻女性已部分超越男性:2024/25 冬季学期新生中女性占比达 52.3%。但两性在收入机会与职业发展上仍存差距:即使具备相同学历资质与职业特征,女性平均收入仍比男性低约 6%,管理岗位代表性依然不足。联邦政府正积极致力于消除这些差异。

  • 除育儿津贴等直接支持外,《薪酬透明度法》等措施旨在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 此外,配额制度也确保了更多女性担任管理职位。
  • 联邦政府在国际层面亦积极推动性别平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