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致力于公平和自由的世界贸易
德国作为一个实力雄厚、深度融入全球网络且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联邦政府始终致力于推动市场开放与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在遵循多边贸易秩序的同时,欧盟雄心勃勃的自由贸易议程亦是其核心着力点。德国的经济外交主要依托三大支柱:
- 225 个德国驻外代表机构
- 遍布 90 多个国家的 150 家海外商会 (AHK) 及其全球德国企业代表处
- 专注对外经济与区位营销的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 (GTAI)
这些机构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精准支持。
德国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
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方面,德国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联邦政府致力于加强和改革世界贸易组织 (WTO),将其视为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秩序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欧盟与成员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FTA) 也是关注焦点。目前欧盟已与 38 个伙伴国签署协定,并计划与更多国家建立自贸合作关系。
欧盟协定强化全球伙伴关系
为提升德国经济竞争力与韧性,联邦政府正大力推动贸易关系多元化。欧盟与日本、加拿大、肯尼亚、韩国、越南和新西兰等全球伙伴已生效的自贸协定,正在开辟新市场与关键供应链——例如在重要原材料和技术领域。
德国还积极推动以下自由贸易项目:
- 加速批准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墨西哥及印度尼西亚的自贸协定
- 落实并深化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共识
- 尽快完成与印度、阿联酋及东盟国家的谈判
- 重启与澳大利亚的贸易磋商
德国企业如何承担责任?
在德国的贸易政策中,尊重和促进全球人权发挥着核心作用。2016 年底,德国政府通过了《联邦政府商业与人权国家行动计划》(NAP)。该计划以 2011 年联合国《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为基础,通过制定统一且可验证的标准,明确了德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维护人权的责任。
对话机制联结经济、政治与社会
为落实《国家行动计划》,各行业对话机制与倡议应运而生。例如汽车行业对话平台,通过企业、协会与民间社会的共同参与,制定了实施联合国指导原则的全面建议。另一个典范是纺织联盟,在该联盟中联邦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及行业协会通力合作,共同制定促进纺织服装行业实现社会公平、生态环保与廉洁生产的标准体系。
德国如何推动可持续供应链建设?
联邦政府正在多层面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并构建可持续供应链,这也关乎德国作为商业基地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德国与以下国际组织紧密合作:
- 欧盟
- 联合国
- 国际劳工组织 (IAO)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此外,德国还积极参与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和亚欧会议 (ASEM) 等多边论坛,特别关注德国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责任——同时避免因报告义务导致官僚主义负担。
2021 年,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供应链尽职调查法》(LkSG),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企业在供应链中维护人权与环境保护的责任。在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 转化为国内法之前,修订后的 LkSG 法案将继续适用。在此过渡期间,将对 LkSG 法案进行调整以减轻企业行政负担,并简化实际操作流程。